改变拍摄角度:尝试让主体面向光源,或者让光源从侧面照射主体。
强制闪光/补光:开启闪光灯为人物面部补光。
对焦在主体并适当增加曝光:详见下一部分。
二、曝光参数没设对?检查你的“曝光铁三角”与曝光补偿 ⚙️
如果光线条件尚可,但照片依旧发暗,那多半是相机或手机的曝光设置出了问题。
对于手机摄影用户:
对焦点与测光点:大部分手机,你点击屏幕对焦时,那个对焦点同时也是测光点。如果你的拍摄主体比较暗,而你对焦在了旁边较亮的地方,那么手机就会认为整体环境很亮,从而降低曝光,导致主体更暗。
怎么办:确保你的对焦点(通常也是测光点)精确地落在你想要拍清晰且亮度合适的主体上。
曝光补偿(“小太阳”图标):手机拍照界面,对焦后旁边通常会出现一个可以上下滑动的小太阳☀️或“+/-”符号,这就是曝光补偿。
对于相机用户(单反/微单):
曝光补偿(EV +/-):和手机类似,相机上也有专门的曝光补偿按钮或拨轮。如果当前是光圈优先(A/Av)、快门优先(S/Tv)或程序自动(P)模式,发现照片发暗,直接增加EV值即可。
测光模式选择不当:
点测光:如果不小心使用了点测光,并且测光点对准了画面中的高光区域(比如天空、灯泡),相机会认为整体很亮,从而降低曝光,导致其他区域(尤其是你想拍的主体)变暗。
怎么办:对于新手,建议先使用“评价测光”或“矩阵测光”(不同品牌叫法略有差异),这种模式会对整个画面进行综合评估,通常能得到比较均衡的曝光。
M档(手动模式)参数设置:如果你使用的是M档,那么光圈、快门速度、ISO(感光度)这“曝光三剑客”的组合直接决定了照片的明暗。
光圈太小(F值太大):进光量少,照片易暗。
快门速度太快:感光时间短,照片易暗。
ISO太低:对光线的敏感度低,照片易暗(尤其在弱光环境下)。
怎么办:在M档下,如果照片发暗,可以尝试开大光圈(减小F值)、降低快门速度(注意防抖)或适当提高ISO。
三、其他可能被忽略的小因素 🧐
镜头脏污:镜头上有指纹、灰尘等,会影响进光量和成像质量,导致照片模糊、发暗。
怎么办:定期用专业的镜头布或擦镜纸清洁镜头。
错误的场景模式:有些相机或手机预设了“夜景”、“黄昏”等特定场景模式,如果你在光线充足时误用了这些模式,也可能导致照片色彩或亮度异常。
怎么办:检查一下是否选择了不合适的场景模式,一般情况下使用“自动”或“P档”即可。
后期调整空间:如果前期拍摄的照片只是略微发暗,可以通过后期APP(如手机自带编辑功能、Snapseed、VSCO、泼辣修图等)或电脑软件(如Photoshop、Lightroom)适当提亮。但过度提亮会损失画质,产生噪点,所以前期拍好是王道!
总结一下:
照片发暗不用愁,先从改善光线入手,再检查曝光设置(特别是手机的曝光补偿“小太阳”☀️),最后留意一下镜头清洁等小细节。多尝试,多练习,你一定能熟练掌握拍摄明亮照片的技巧,告别“小黑片”,拍出令人满意的作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